嗨又和大家见面了,今天历史百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光弼的文章,希望你们喜欢。
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王朝,数百年的荣光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。然而就在唐王朝走向巅峰的时候,一场灾难突然发现,瞬间将唐王朝从巅峰带入了黑暗的深渊。这场灾难就是“安史之乱”。不过安史之乱很快就被平定了,那么谁是拯救这场灾难的大英雄呢?相信许多人脑海中都已经有了一个答案,那就是郭子仪。
不过郭子仪虽然拯救了大唐,但是只是名气比较大,其实拯救大唐的还有一位名将,他的名字叫做李光弼,但是他的命运跟郭子仪却是一个在天,一个在地。
李光弼虽说姓李,但他却不是汉人,还是一个契丹人。他的父亲是契丹酋长,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,李光弼的父亲就率众投降了武则天,并且为武则天立下汗马功劳。
李光弼在父亲的印象下,从小习武同时又熟读兵法,年少时就投身军中。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,李光弼就到了大唐名将王忠嗣麾下效力,并且屡立战功。
时间来到公元755年,大唐内部各项矛盾层出不穷,最终安禄山打着讨伐奸臣杨国忠的借口在范阳开始起兵,率领大军一路向唐朝的首都长安杀来,一时间整个世界乱成一团,不久洛阳就沦陷了,在这个危急的时刻,李光弼出现了。
李光弼在军中的才能得到了郭子仪的肯定,于是郭子仪就把李光弼推荐给了唐玄宗。于是唐玄宗提拔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,并且拨给他少量人马,直接攻打安禄山的老巢河北之地。
在嘉山,李光弼就遇到这场叛乱的二号领导人物史思明,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。这场大战,李光弼采用疲敌的战术,斩首叛军四万余人,差一点就要捉到史思明。这次大战动摇了叛军的大后方,继续攻打范阳,或许安史之乱就要平定了。但是长安那边沦陷了,皇帝也跑了,李光弼的大军被迫退守,这么好的一次机会就这么白白错失了。
唐玄宗逃到四川避难,他的儿子李亨就在朔方军大本营灵武登基成为大唐的新皇帝,也就是唐肃宗。随后唐肃宗就将李光弼召回灵武,并且升李光弼为户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成为使相。唐肃宗除了给李光弼升职,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,就是要守住太原。太原要是丢了,唐朝就将不复存在了,于是李光弼带着五千人就去太原驻守了。
公元757年正月,史思明就带着十万大军进攻太原,企图占领太原,随后就攻占灵武,大唐唾手可得。而李光弼这边,只有不到一万人的老弱残兵。这对老对头就在太原遭遇了,双方兵力一对比,明显就是史思明占着上风。但是李光弼坚守不出,并且运用地道战,出奇制胜,歼灭敌军7余万,稳固了大唐的局势。
因为在之前的战役中郭子仪跟李光弼的功劳都太大了,所以就遭到了唐肃宗的忌惮。到了公元759年,唐军与叛军在相州发生大战,这次的指挥官不是郭子仪也不是李光弼,而是一个不懂军事的宦官鱼朝恩。结果可想而知,唐军大败,鱼朝恩将战败的原因归于郭子仪。于是乎,郭子仪的兵权被收回,李光弼接替郭子仪的职位,成为朔方节度使和天下兵马副元帅。
在接下来与叛军的战斗中,李光弼始终出现在战场的第一线,终于在公元763年,走投无路的史朝义兵败自杀,这场为期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宣布结束。李光弼也被称为中兴第一人。
光弼用兵,谋定而后战,能以少覆众。治师训整,天下服其威名,军中指顾,诸将不敢仰视。初,与郭子仪齐名,世称“李郭”,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。——《新唐书·李光弼传》
尽管李光弼的评价这么高,安史之乱平定之后,李光弼多次升官,同时还享有铁券,名藏太庙,绘像凌烟阁等荣誉。但是宦官的可怕,李光弼已经见识到了,郭子仪就是因为宦官的原因而被弃用,自己又多次跟鱼朝恩发生摩擦,长安也是一直流传着李光弼要造反的风言风语。这些事让这位大唐的功臣心神不宁,最后因为害怕宦官陷害,就呆在徐州而不敢去长安。并且在徐州也是忧心忡忡,最后抑郁而终。
可惜了大唐这一位名将,不是死在战场上,而是因为朝堂上的斗争,实在是可悲。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时候看法?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60589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